行車多只“眼”
“小7”記錄并上傳交通違法行為。
加塞,令人厭惡的交通違法行為。光譴責,不夠。
如今,只要借助一臺智能行車記錄儀“小7”,司機們行車時就能多只“眼”,不僅可以拍攝違法行為,還能將采集的違法信息上傳至公安交通管理部門,進行審核、認定、處罰。
23日,福州車主Alwin(網名)就用“小7”,拍下了一次違規掉頭。當日15時,他在福州市鼓樓區八一七路駕車時,在他前方行駛的一輛白色汽車壓雙黃線違規掉頭。Alwin喊了一聲“‘小7’快拍”,一段記錄著指令聲前10秒后5秒的高清視頻就自動生成并上傳到公安交管部門。上傳的信息包括了違章時間、違章路段、違章類型、抓拍者車牌號等。
記者了解到,2018年9月,“小7”的違章取證視頻系統通過公安部安全與警用電子產品質量檢測中心認證,這意味著公安交管部門可依據“小7”拍攝的視頻,對違法駕駛行為進行處罰。據了解,安裝“小7”的汽車已超過4萬輛。這4萬多個“移動探頭”,已曝光了數萬起交通違法行為。
“小7”還可以通過語音與車主進行互動。車主可向“小7”反饋信息,“小7”也可向車主推送信息。由此產生的信息數據,可更深入地為優化交通管理、便捷交通出行服務。
“哪里堵車了,哪里發生了交通事故,哪里道路設施損壞了,通過‘小7’都可以快速掌握。”負責“小7”部分技術研發工作的福建工程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鄒復民教授表示,“小7”收集的數據,經過一定的算法處理后,可變身為各類有用的交通信息,為有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
“依托‘小7’的系統,我們正在開發交通事故定責定損系統。”鄒復民說,“借助智能設備實現快處快賠,對緩解交通擁堵很有幫助。交通事故發生后,我們可以調取‘小7’拍攝到的視頻,及所記錄的行車數據,如速度、加速度、車型、撞擊力等,還原事故過程,就能快速確定事故責任、車損,供保險公司使用。”
“這將是一個全新的交通管理模式,聯合汽車、車聯網設備、交管部門、保險機構,可形成社會化交通治堵生態系統。” 鄒復民表示,在確保數據的真實、安全,保護公眾隱私的前提下,用大數據技術優化出行,在未來一定能實現。
“公眾出行行為有很大的隨機性,交通軌跡時空大數據則為刻畫出公眾的行為動機特性提供了可能途徑。”鄒復民表示,“我們正探索從宏觀層面分析公眾出行行為的時空興趣特性,進而揭示交通擁堵的時空演化規律特性,最終實現交通大數據產品與服務的產業化,為公眾出行提供更智能優化的信息服務。”
對交通數據進行融合共享,以優化交通管理措施,方便公眾出行,我省已經發力。2017年,依托福建工程學院,我省成立數字福建交通大數據研究所,研究如何將多個來源的交通數據進行收集、處理和應用。研究所目前已實現全省10大類逾15萬輛運營車輛的衛星定位數據實時采集,已積累了近100T的海量交通軌跡數據資源,并以超過18萬條/分鐘的速度快速增長。“小7”收集的數據,也被納入了分析范圍。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數字福州新氣象2019-04-26
- 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大會手冊2019-04-26
- 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亮點紛呈2019-04-26
- 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已征集對接項目498個 馬化騰李彥宏等互聯網大咖將參會2019-04-25
- 福建積極做好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籌備工作2019-04-25
- 寧德市發改委發布《寧德數字經濟招商工作指導意見》2019-04-22
- 174名志愿者參加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志愿服務專項演練2019-04-22
- 靚!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志愿者服裝發布2019-04-20
- 踏歌而行 展現有福之州幸福之城魅力2019-04-18
- 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專題頁面聯合上線2019-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