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網絡購物、“掌上”辦事、遠程醫療、無人駕駛等等,信息化正在深刻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而隨著5G時代的到來,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加快發展,未來已撲面而來。5月6日到8日在福建福州召開的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就是一次管中窺豹的機會。在“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這樣的峰會主題下,一切都在“新”“芯”向榮。
數字中國峰會期間,峰會舉辦地福州和峰會會場,已經成為新技術、新應用的秀場。
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的展廳里,記者操控著無人駕駛汽車,而汽車卻行駛在2000公里之外的北京市房山區的一個園區里,這是遠程操控無人駕駛。之所以能實現這種遠程操控,關鍵點在于5G技術具備帶寬大、速度快、低時延的特點,記者的操控指令,幾乎能實時抵達遠在千里之外的車輛。將來,這樣無人駕駛汽車,可以進入到一些急難險重的搶險救援現場,大大降低救援工作的危險性,提高救援效率。
雖然目前這種遠程操控無人車尚屬于試驗場景,但隨著5G技術的發展,基站部署和網絡鋪設的推進,遠程無人駕駛、遠程B超、遠程手術等需要的信號傳輸速度會越來越快,5G的現實應用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場景。
除了5G元素,這臺基于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的“農業超級大腦”,不僅可以實時反映農田的水質、光照、蟲害等現場數據,監測倉庫、加工廠的生產情況,還能接入當地的氣象、水利等各部門的海量公共數據,讓農業生產更智能;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手機支付的自動售賣機,也讓購物更快捷和安全。
不僅僅是新技術、新應用,數字中國建設的新成果,也紛紛亮相此次峰會。
這是基于“物聯”“數聯”“眾聯”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創新突破,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入發展,信息基礎設施,已經不單單是傳統的光纜、微波、移動通信等網絡設備、設施,數據也已經變成底層支撐,新一代信息技術設施是一個基于“物聯”“數聯”“眾聯”的系統整體,它通過傳感器,讓物物相連,把物理世界變成“數據世界”,再通過數據分析、處理,實現對城市的感知,進而達到城市治理的深度智能。系統內部數據聯通,外部對應用和服務開放。
新技術、新應用、新成果,此次峰會中讓人耳目一新的還不止這些。
此次峰會開幕式上公布了一組新數字。5月6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8年)》,報告指出:截止到2018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8.2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59.6%,較去年提升3.8個百分點;國內信息技術發明專利授權數同比增長10.8%;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3萬億,占GDP比重達34.8%;電子政務提升治理現代化水平,顯著改善營商環境,2018年我國在全球綜合營商排名躍升到第46位。
專業人士指出,一系列新數字背后,是數字中國建設正在帶來的產業的新升級、經濟的新發展、百姓生活的新改變。
在廣州K11商場的智能停車場,此前,由于大型或復雜停車場樓層多、空間大、方向不易辨別,車主往往容易記不清或記不起停車位置,普遍存在著“尋車難”問題。現在,基于人臉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停車場和商場的電梯間等位置,都設置了這些智慧導航屏幕,刷臉注冊后,車人對應,車輛行駛路線實時跟蹤,逛完商場再來開車時,只需刷下臉,就能自動導航,中間遇到岔路口等方向不容易辨別的時候,屏幕之間還可以“接力指引”。
福建閩南革命老區龍巖市,已經建成了數字政務平臺E龍巖,里面有一個叫“隨手拍”的應用。今年3月,市民鄒先生在家附近散步時,發現一個污水井蓋破損,于是迅速拍照,同時提出要求及時修復的訴求,上傳到“隨手拍”,50分鐘后,政府就派人過來做了處理。通過“隨手拍”,不僅可以投訴,也可以咨詢、建議和求助。發現問題、位置定位、拍照上傳、提交完成,辦理過程可以查看,結果也可以評價。數據跑路,部門聯動,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市民的需求、城市的狀態,市民也能夠參與到城市建設、治理并全程監督。
在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大數據、云計算,特別是近來人工智能、5G等信息化新技術不斷取得新突破,也會給生產和人民生活帶來更多的改變。
中國電子學會云計算委員會委員姚紅宇說:“5G這個技術有帶寬大、連接數量多和響應速度快的特色。它是真正能夠讓世界上萬物具備跟人一樣對世界觀察能力,和跟人一樣對世界的反饋能力,有了這個能力,物聯網才變成真正的可以實用化、可以推廣到全社會用的技術。”
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那么,下一步如何發力,創新建設數字中國?峰會期間,成為熱議的話題。
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為說:“怎么樣能夠把一個個的概念,一個個的技術轉化成產品,轉化成新的動能,真的推動新的經濟,特別是實體經濟的發展,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一個事情。”
國家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主任王欽敏說:“一個是數字產業化,一個產業數字化,產業數字化是傳統產業數字化,新的和舊的都要抓,而且這一塊我們的基礎傳統產業門類齊全,這是我們的特長,也是我們的市場,也是我們服務老百姓的東西。”
業界指出,信息化要成為新動能,一方面要注重信息技術創新,催生新業態、新模式,另一方面,必須要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這些信息化技術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這種深度融合,正在進行,并有待于進一步加深。
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認為:“技術給我們帶來的新革命正在開始。互聯網革命的下半場正在拉開帷幕,就是工業互聯網或者叫產業互聯網。”
當今世界,隨著新一輪的科技革命,信息化已經成為最明顯的特征,信息革命正從技術產業革命向經濟社會變革加速演進,世界經濟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全球主要工業國家紛紛出臺旨在加速信息化、數字化發展的戰略規劃,這種情況下,召開數字中國峰會,就數字經濟、智慧社會、電子政務等數字中國建設的核心問題,政府、企業、業界專家“零距離對話”,對于凝聚共識,切實把我國互聯網技術創新的后發優勢、技術應用的領先優勢和大市場優勢,轉化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優勢,開啟數字中國建設新征程,至關重要。
中國工程院院士梅宏說:“現在處于一個互聯網革命下半場,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全球都在這么一個關鍵點上,你必須要上,不上就落后了,特別是我們國家在很多層面,我們是有后發優勢的。”
“世界經濟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新的工業革命將深刻重塑人類社會。”加快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全球共識,而在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關鍵時刻,迫切需要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近年,我國信息化整體水平持續提升,我國數字經濟建設碩果累累。而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更要頭腦清醒:目前我國數字動力釋放尚不充分,創新能力還不夠強,產業生態尚不完善,區域發展不平衡,數字鴻溝依然較大,發展環境仍需進一步完善。我們只有持續奮斗,補短揚長,發展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安全可控的數字化,才能更好賦能中國高質量發展,創造新輝煌。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從“數字中國”看中國發展新信號、新亮點、新趨勢2019-05-10
- 數字經濟,澎湃發展新動能2019-05-10
- 《中國(福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實踐白皮書》發布2019-05-09
- 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榕閉幕2019-05-09
- 國家八部門在榕發布最新政策和報告2019-05-09
- 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回眸系列述評之一:“數字”引領新浪潮2019-05-09
- 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成果豐碩 福建簽約落地項目總投資超過2500億元2019-05-09
- 2019數字中國創新大賽18支獲獎隊伍全進了人才站2019-05-09
- 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福建簽約落地項目308個 成果展超13萬人次參觀2019-05-09
- 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閉幕 多個部委發布政策和報告2019-05-09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從“數字中國”看中國發展新信號、新亮點、新2019-05-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