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一個早前搭乘“中遠之星”輪從臺中抵達廈門的臺灣貨柜,轉乘中歐班列(中俄建發專列)啟程前往莫斯科。這是廈臺客貨滾裝航線首次攜手中歐班列,將臺灣貨物經廈門發往俄羅斯,打通了一條新的海鐵聯運物流大通道。
福建,古時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和發祥地,今朝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借海絲東風,發揮面向臺灣、東盟前沿的區位優勢,著力開拓發展空間,與世界聯系更緊密。
近年來,福建通過實施絲路海運、絲路飛翔、國際合作示范園區建設、境外經貿合作重點園區建設、遠洋漁業基地建設、文化旅游品牌塑造、擴大國際朋友圈等七大標志性工程,推動海絲核心區建設走深走實,促進海絲核心區建設從“大寫意”向“工筆畫”轉變。
互聯互通,筑起“橋頭堡”
6月下旬,隨著第三批命名航線發布,“絲路海運”開通半年來,航線已增至50條,加盟助陣的港航物流企業超過100家。
以星綜合航運(中國)有限公司廈門分公司總經理陳志欽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國內航運企業自發開辟大量海絲航線,但大多是單兵作戰,有必要構建一個國際貿易航運服務新平臺,以匯聚業內各領域資源,在共商共建共享中,謀求合作的最大公約數。
去年12月,中國首個以航運為主題的“一帶一路”國際綜合物流服務品牌和平臺“絲路海運”應運而生。
半年來,絲路海運航線業務持續增長,截至6月10日,第一、二批共34條命名航線共開行593個航次,完成集裝箱吞吐量46.28萬標箱,比去年同期增長10.07%。
“到2025年,絲路海運將實現經停我國沿海港口的國際集裝箱海運企業基本加入聯盟,航線覆蓋我國沿海和海絲沿線主要港口。”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絲路海運將打造與中歐班列無縫銜接、相得益彰的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新通道。
絲路揚帆,通達四海。2018年,福建新開辟13條集裝箱國際航線,全省集裝箱國際航線達134條,通達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40個港口;全省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5.58億噸,同比增長7.3%,建成萬噸級以上泊位181個。
空中通道,更加密集。2018年,開通福州直飛巴黎等國際航線,全省機場國際航線達55條,全省機場旅客吞吐量4944.69萬人次,同比增長14.6%;貨郵54.41萬噸,同比增長3.65%。
聯運通道,更趨完善。不斷加密的鐵路網、高速公路網建設,發展出海鐵聯運,促進海陸絲綢之路有效對接。2018年開行中歐班列176列,通達杜伊斯堡、波茲南、布達佩斯等十余個歐亞大陸城市。
經貿合作,搭建前沿平臺
去年底,福建建工旗下中國武夷下屬肯尼亞建材家裝賣場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開業。
在這個東非最大的建材家裝“一站式”購物平臺上,來自中國、肯尼亞、印度、德國、伊朗等全球各地的優質產品,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模式,得以更便捷地進入非洲市場。
福建建工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丘亮新介紹,作為福建“走出去”企業的龍頭代表,中國武夷以地產、基礎建設為主業,已深耕非洲市場20年。2017年12月,中武(福建)跨境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旨在促進非洲信息化發展。
由單純的承包商轉型為投資者,中國駐肯尼亞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郭策稱贊,這是中資企業在肯尼亞的典型發展路徑。
借海絲之勢,經貿合作平臺越搭越大。“5·18”海交會經中央批準正式更名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博覽會暨第二十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9·8”投洽會、中國(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品牌博覽會、“中國·福建周”等活動持續舉辦。
對外投資穩步推進。2018年全省備案對外投資項目194個,中方協議投資額55.2億美元,同比增長57%。以寧德時代投資2.4億歐元在德國設立電池生產基地及智能制造技術研發中心為代表,一批有條件的企業積極穩妥開展境外投資。
雙向貿易持續拓展。通過實施“百展萬企”和“福建品牌海絲行”行動計劃,福建優勢產品出口保持增長;借助進口博覽會的平臺,我省主動擴大進口。2018年我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貿易額3946.2億元,同比增長10.68%。
海洋經濟合作進一步加強。全省遠洋漁業企業達30家,外派遠洋漁船603艘,建立9個境外遠洋漁業基地,境外海水養殖面積超20萬畝,遠洋漁業和境外水產養殖綜合實力全國一流。
人文交流,系牢重要紐帶
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既需要基礎設施、經貿合作的硬支撐,也需要文化交流的軟助力。
廈門大學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如今,它又開辦了第一所在海外正式辦學的中國知名大學分校。2016年正式辦學以來,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已吸引4000多名各國學生就讀,二期建設正如火如荼。
分校校長王瑞芳表示,分校代表了廈門大學在“雙一流”建設中走向國際化的重要一步,希望打造成為多元種族與多元文化的國際性大學。
第一批學生尚未畢業,已有不少馬來西亞企業表示關注。“企業希望我們的學生有不一樣的表現,也看重我們的多元文化背景和中國元素。”王瑞芳說,“我們也希望能更在‘五通’中的人心相通中發揮作用,透過跨文化教育加強人文交流,為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廈門大學還與16個國家和地區的60多所高校發起成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大學聯盟”,搭建海絲沿線國家大學之間交流合作的新平臺。為加強與海絲國家的教育合作,全省已選派79名教師赴菲律賓、印度尼西亞任教。
海絲為媒,福建與沿線國家文化旅游合作更加緊密。廈門開通了東南亞六國郵輪旅游航線,“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史跡”和“萬里茶道”申遺工作持續推進,莆仙戲《海神媽祖》赴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交流巡演,一批福建文化海外驛站落戶菲律賓、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日本、阿根廷等國。
加強衛生合作。福建中醫藥大學在菲律賓建設我省首個海外中醫藥中心,并獲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18年度中醫藥國際合作專項項目立項。對博茨瓦納、塞內加爾的援外醫療任務持續開展。
加強科技合作。海絲核心區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實施方案出臺。借助“6·18”、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等創新平臺,“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國際合作論壇和數字海絲、衛星應用分論壇等活動接續上演。
加強友城合作。隨著我省與菲律賓宿務省,福州市與毛里塔尼亞努瓦迪布市、比利時列日省列日市,泉州市與俄羅斯邁科普市、晉江市與菲律賓達沃市陸續締結友城(友省)關系,全省國際友城(省)關系達108對。
同頻共振,創新體制機制
“一帶一路”,開啟合作共贏新時代;自貿試驗區,搭建對外開放新平臺。當海絲核心區與福建自貿試驗區碰撞,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黃茂興認為,近年來,福建抓住“多區疊加”帶來的難得發展機遇,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自貿試驗區和海絲核心區建設,這兩大政策建設在制度創新輻射效應、發展效應、開放效應上都實現了“比翼齊飛”和“同頻共振”。
致力把自貿試驗區與海絲核心區融合發展的政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福建積極推進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出臺進一步推進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創新35條措施,新引進殼牌、亞馬遜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優化通關作業流程方面,實現關檢融合申報,全面推行提前申報、“先放后改”等監管模式。
不止于此。在海絲核心區建設中,福建注重與平潭綜合實驗區等其他規劃政策對接,在投資貿易便利化、營商環境、金融創新、監管服務等方面先行先試,增強要素集聚和輻射能力。
為優化跨境投融資服務,福建推進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支持境內非金融機構開展人民幣境外放款結算和對外擔保業務,推動境外上市外匯管理便利化,推進銀行業對外開放。
與港澳臺淵源深厚、往來密切,也是福建的獨特優勢。通過深化與臺灣、香港、澳門在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和金融、旅游、科技、會展、教育等領域互利合作,閩港、閩澳“并船出海”,共同開拓國際市場。祖地文化、民間文化載體建設,講好福建和海絲的故事,增進了臺港澳同胞、海外僑胞的文化認同。
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教授鄭冬梅認為,海絲核心區在互聯互通、經貿往來、體制機制創新、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新成效,逐步蓄積起內外勢能,將進一步增強海絲核心區內生動力,也將成為新福建建設的加速器和動力源。
責任編輯:黃仙妹
- 《關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實施方案》解讀2019-07-03
- 定了!7月5日,外交部向全球推介福建!2019-07-03
- 二青會體校乙組田徑決賽 福建隊獲5金6銀2銅2019-07-02
- 最新!福建3地發布一批人事任免2019-07-02
- 福建省統計局創新方式、正反結合開展“忠誠守紀、擔當作為”專題集中學習研討2019-07-02
- 福建托管服務已成剛需 監管主體仍在路上2019-07-02
- 福建省領導赴福州調研基層黨建工作2019-07-02
- 農業農村部聯合調研組來閩考察2019-07-02
- 福建:擦亮生態底色 成就綠色福地2019-07-02
- 福建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2019-07-01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定了!7月5日,外交部向全球推介福建!2019-07-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