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位于三江口、狀如茉莉花的海峽文化藝術中心投用,福州市民多了一個享受“文化大餐”的好去處。福建日報記者 林熙 攝
海峽網9月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段金柱)1日上午,福建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福州專場舉行,福州市市長尤猛軍等介紹了70年來福州在經濟發展、城市建設、改革開放、民生事業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7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福州人民艱苦奮斗,書寫了壯麗篇章。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初,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親自謀劃制定“3820工程”“海上福州”等戰略規劃,組織實施“安居工程”等重大舉措,大力倡導“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等優良作風,為福州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70年間,福州經濟社會發生了四個深刻的歷史性變化:從一窮二白邁向經濟強市、從紙褙小城邁向宜居新城、從海防前哨邁向開放前沿、從溫飽不足邁向全面小康。
70年間,一種優良作風激勵著福州干部群眾,提振精氣神,創新創業創造,這就是“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為加快福州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走進新時代,福州奮發作為,鏗鏘有力。6月5日,福州召開全市產業發展促進大會,吹響了以“三個福州”(“數字福州”“海上福州”“平臺福州”)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嘹亮號角,力爭用兩到三年時間,讓福州的GDP突破萬億,躋身“萬億俱樂部”,實現綜合實力再上一個新臺階。
踏上新征程,有福之州、幸福之城踏浪而歌,續寫華章,將再創輝煌。
產業支撐,福州發展日新月異。 福建日報記者 林熙 攝
四大變化
成就有福之州、幸福之城
“70年艱苦創業,70年厚積薄發,福州經濟社會發生了四個深刻的歷史性變化。”回顧新中國成立70年來福州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福州市市長尤猛軍深有感觸。
第一個變化是從一窮二白邁向經濟強市。70年間,福州GDP從1949年的1.26億元增長到7857億元,工業總產值從1952年的0.84億元增長到9968億元,財政總收入從1950年的188萬元增長到1118億元,三次產業結構從55.1∶13.7∶31.2優化為6.3∶40.8∶52.9。
現代工業體系逐步建立。擁有紡織化纖、輕工食品、機械制造、電子信息、冶金建材等5個千億產業集群,福耀玻璃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玻璃生產企業,恒申集團成為全球最大的己內酰胺生產企業。
新零售之都初具雛形。2018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666.5億元、占福建省的三分之一,超級物種、樸樸電商在福州孕育成長,永輝超市成為全國零售業龍頭。
數字經濟方興未艾。成功舉辦兩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產業從無到有、蓬勃興起,阿里巴巴、百度、騰訊、華為等領軍企業布局福州。
海洋經濟實力全面躍升。2018年實現海洋生產總值2240億元、占GDP比重達28.5%,境外遠洋漁業基地數量全國第一,水產品加工量、加工產值居全省第一,成為全國唯一獲批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的省會城市。
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目前已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500家,科技小巨人企業453家,每萬人擁有發明專利18.92件,R&D經費投入占GDP比重達2.19%、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成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第二個變化是從紙褙小城邁向宜居新城。70年來,福州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功能持續完善、品質日益提升,實現了從紙褙小城向濱江濱海現代化城市的華麗蛻變。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領軍智慧城市等稱號。
城市空間逐步拓展。70年間,城市框架實現了兩次大的擴張:第一次,從“三山兩塔”(鼓臺地區)拓展到“兩江四岸”(四大城區);第二次,從“沿江建城”(城市依江而建)蛻變為“沿江向海”(建設濱海新城)。全市建成區面積從1949年的11平方公里擴大到現在的292.8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從10%提高到70.3%。
生態建設走在前列。空氣質量在全國省會城市排名第三,森林覆蓋率57.26%、在全國省會城市排名第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4.9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從1950年的1.97平方米提高到2018年的15.14平方米。
歷史文化有效傳承。冶山、新店2個古城遺址公園正在建設,三坊七巷、煙臺山、朱紫坊、上下杭等歷史風貌區全面修復,“三山兩塔一條街”的傳統城市格局得以保護,15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多點開花,232條傳統老街巷重獲生機,20個重點文物項目、155處文保單位、100處歷史建筑正在修繕,福州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正在煥發新時代的絢麗風采。
第三個變化是從海防前哨邁向開放前沿。到2018年底,福州全市累計設立外資企業7675家,實際利用外資164.97億美元,來榕投資或設立機構的世界500強企業達93家,經濟外向度進一步提高,全面開放新格局正在形成。
體制機制持續創新,對外開放向縱深推進。從被批準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再到擁有福州新區、海絲核心區、自貿試驗區等“六區疊加”優惠政策,福州改革開放路子越走越寬。貿易伙伴遍及全球215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總額從改革開放初的394萬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348億美元。
營商環境不斷優化。20多年來,行政審批和便民服務提速增效。目前,福州審批服務時限壓縮比例位列全國第一,“一趟不用跑”事項占比提高到32.13%,城市信用狀況綜合排名位居全國省會及副省級以上城市第三位。
榕臺交流合作深入拓展。全國第一家臺資企業、第一個臺灣個體工商戶、第一家赴臺投資公司、第一條跨海光纜、第一張電子臺胞證,都誕生在福州。改革開放以來,率先簽訂“兩馬協議”、率先實現對臺“大三通”。目前,已入駐臺資企業927家,實際利用臺資30.8億美元。
第四個變化是從溫飽不足邁向全面小康。70年來,全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從1949年的76元和47元,提高到2018年的4.4萬元和1.9萬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下。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農村地區“雙高普九”率先實現;醫療衛生水平快速提升,2018年榮獲首屆“健康中國”年度標志城市稱號;公共文化服務明顯增強,2019年,福州成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
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城鄉低保標準實現一體化。養老服務體系初步形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市縣社會福利中心實現全覆蓋。居住條件大幅改善,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從1950年的不足4平方米提高到2018年的42.4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從不足5平方米提高到66.5平方米。脫貧攻堅成效顯著,所有建檔立卡扶貧對象全部脫貧,永泰省級、閩清市級扶貧開發重點縣順利“摘帽”。
福州軟件園的福昕軟件研發的Foxit PDF,穩坐全球PDF閱讀器第二把交椅。黃立新 攝
“三個福州”
壯實產業加快高質量發展
滄海桑田的變化,得益于堅實有力的發展的支撐,特別是產業支撐。
福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林飛介紹說,近年來,福州在推動產業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有力舉措,包括:出臺扶持舉措,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對全市重點工業園區實行市領導分管制度,在資金補助、人才引進、項目落地、要素保障等方面對重點工業園區、重點企業予以支持傾斜;加大財政、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出臺干貨十足的利好政策,支持創新創業創造。
在此推動下,福州實體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一方面,經濟總量持續較快增長。2018年福州市GDP增幅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5位,打造了紡織化纖、輕工食品、機械制造、冶金建材、電子信息等五大千億產業集群。另一方面,創新驅動成效明顯。全市R&D投入總量連續三年(2016—2018年)保持全省第一。2018年,福州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同比增長38%,增量排名全省第一。
區域經濟發展比拼,前有標兵,后有追兵。搶抓機遇,加快發展,時不我待。
6月5日,福州召開了規模宏大的全市產業發展促進大會,確定了夯實產業基礎、驅動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這就是“三個福州”:“數字福州”“海上福州”“平臺福州”。尤猛軍闡述了為何必須緊緊抓住這“三個福州”:
第一,以“數字福州”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福州發展數字經濟,基礎和條件得天獨厚。經過20年的積累,2018年福州全市數字經濟增加值突破2800億元,占GDP比重超過1/3。福州希望,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運用,通過數字經濟向各行各業的廣泛滲透,讓福州的產業活起來、強起來。
第二,以“海上福州”拓展產業發展新空間。20多年來,福州市傳承延續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福州工作時提出的“海上福州”發展戰略,加快海洋經濟發展,2018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達2240億元。福州發展海洋經濟,前景廣闊,大有可為。福州希望,通過建設“海上福州”,進一步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為福州產業開拓出一片新領地。
第三,以“平臺福州”構建產業發展新模式。作為省會城市,福州發展平臺經濟優勢明顯。目前,福州市已經進行了一些很好的嘗試,比如永輝超市打造的1233全球消費品供應鏈平臺,市文旅局正在打造的省級旅游集散平臺等等。福州希望,通過建設“平臺福州”,推動大平臺、大市場、大流通融合發展,為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提供有力支撐。
“總之,我們要把‘三個福州’導入、滲透、運用、覆蓋到全市產業發展的全領域、全過程,用‘三個福州’為產業賦能,最終構建起具有福州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尤猛軍說。
每天,福州市行政(市民)服務中心為上萬名辦事群眾提供熱情高效的服務。 俞松 攝
一種作風
“馬上就辦”提振精氣神
事業發展,關鍵在黨,關鍵在人。上世紀90年代初,福州那段波瀾壯闊的發展歲月就是典型體現。
當時,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大力倡導“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優良作風,推動了福州大發展。1990年—1996年,福州經濟增速年均超過20%,經濟總量進入省會城市前十,被譽為東南地區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近年來,福州市傳承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優良作風,創造了一個個“福州速度”“福州效率”。
“我們緊緊抓住‘干部’這個關鍵因素,激勵全市廣大黨員干部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轉變作風、擔當有為,切實讓‘馬上就辦、真抓實干’融為習慣、形成規矩,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福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阮孝應介紹了近年來福州提振精氣神的具體舉措:
一是著眼“實干”,堅持一線考核。2016年起,福州在全市探索推行一線考核干部機制,構建了一套系統配套、邏輯嚴密、鏈條閉合的干部工作體系。目前,全市共組建197支考核組,對12個縣(市)區、130多個市直單位實現全覆蓋。同時,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堅持正向激勵與反向問責相結合,樹立鮮明用人導向。
二是著眼“敢干”,注重關心關愛。出臺《關于進一步關心關愛基層干部的若干措施》《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充分調動和激發干部隊伍的積極性。評先評優突出基層導向,在年度考核中將優秀等次向基層、向重點項目指揮部傾斜。同時,旗幟鮮明地為敢于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干部撐腰鼓勁。
三是著眼“真干”,開展專項督察。聚焦“不思進取、不接地氣、不抓落實、不敢擔當”等問題,突出查干部隊伍建設情況、看選人用人導向是否鮮明等“五查五看”,覆蓋全市公職人員,提出整改措施4315條。同時,深入開展“提振精氣神、建設新福州、爭當排頭兵”“市直機關服務基層年”等活動,狠抓干部作風建設,進一步傳導了壓力,警醒了干部。
四是著眼“會干”,強化培訓鍛煉。持續興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學習”熱潮,創新實施基層理論宣傳“千軍萬馬”工程,更好地用新思想統領新時代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建設。分類開展時間短、規模小、精細化、專業化等“短小精專”干部培訓,辦好“左海大講堂”高端論壇,著力提高干部隊伍專業化能力。堅持實踐導向,注重干部多崗位鍛煉,2018年以來,共選派135名缺乏基層工作經歷的干部到濱海新城、信訪工作等一線歷練。
文化遺產傳承保護有力,福州古厝游日益火爆。葉誠 攝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2019-09-22
- 福州五城區全面開展拆墻透綠、小街巷整治等四項工作2019-09-22
- 以案說法:臨時用地期滿 按規定要退還2019-09-21
- 9月23日起,福州52路、166路公交線路將變更行駛走向!2019-09-20
- 第十六屆中國戲劇節將在福州舉行 30個劇目參演2019-09-20
- 福州市52路公交線路變更暫緩 現有終點站不變2019-09-20
- 1-8月 福州限額以上品質類商品消費呈現較快增長2019-09-20
- 榕城“治水”,猛藥除疴2019-09-20
- 福州舉辦信息安全攻防賽 為工業互聯網鑄盾2019-09-20
- 福州調整城區夜景亮燈時間!明晚起亮燈時間是……2019-09-20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下個風口在哪里?精準扶貧如何作為?福建省自2019-09-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