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全面”人們已耳熟能詳。從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時,首次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并提,形成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戰略布局。
6年過去了,時至今日,“四個全面”中居于引領地位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即將實現。大家不免要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之時,戰略布局的表述是否要做出調整?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給出了答案。
確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引領地位,意味著什么?
——“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有機銜接。
“復興號”列車即將駛抵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全面小康社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 新華社記者 殷博古 攝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階段的歷史任務完成后,中華民族承前啟后、接續奮斗,“復興號”繼續逐“夢”前行,下一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那么,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包括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臺階,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等各個方面。
這是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進一步,也是更高的目標要求。
由此可以看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保持連續性,實現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有機銜接。
——體現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
“四個全面”是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歷史高度提出來的,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與時俱進的,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長期戰略和階段性目標的統一,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
居于引領地位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其他三個“全面”雖然文字表述上沒有變化,但每個方面都隨之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四個全面”自提出伊始,就不是四個方面的簡單疊加,而是強調“協調推進”。顯然,作為目標的第一個“全面”變了,其他幾個方面也要與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發生“耦合效應”,產生“化學反應”。
改革:“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關頭,全面深化改革面臨階段性新特點新任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上指出的,要提高改革的戰略性、前瞻性、針對性,使改革更好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推動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
法治:展望2035年,我國將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與這一目標相適應,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人民群眾對法治的需求也越來越高。
治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在繼續引領偉大社會革命同時,我們黨必須一以貫之推進偉大的自我革命,更加突出政治建設,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
——始終堅持系統觀念。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內涵變了,但系統觀念這一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沒有變,就是緊緊扭住一個戰略目標不動搖,緊緊扭住三個戰略舉措不放松,堅持系統謀劃、統籌推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形成的一系列包括“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內的新布局和新方略,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在這個過程中,都蘊含著系統觀念。
新征程上,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也必須從系統觀念出發加以謀劃,全面協調推動各領域工作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策劃:霍小光
監制:車玉明 張曉松
統籌:杜宇
主筆:熊豐
視覺|編輯:郝曉靜 劉媛媛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責任編輯:劉維斯
- 歷史性的跨越 決定性的成就——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中國“十三五”時期發展紀實2020-10-25
- 國家扶貧日 重溫習近平關于脫貧攻堅的十個“妙喻”2020-10-18
- 習近平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2020-10-18
- 天天學習 | 習近平用這句中秋詞號召新時代青年2020-10-07
- 為她們點贊!一起來看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紀念北京世界婦女大會25周年高級別會議重要講話金句2020-10-02
- 第一觀察|為何聯合國要紀念25年前在北京召開的這場大會?2020-10-02
- 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2020-10-01
- 第一觀察|習近平倡議“萬物和諧”意涵深遠2020-10-01
- 聯播+丨緬懷先烈 跟著總書記一起感受天地英雄氣2020-10-01
- 習主席同兩國領導人通電話,有這樣3個關鍵詞2020-09-26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中國全面擴大開放的決心有多大?這篇主旨演講2020-11-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