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全國政協委員提出,人臉數據與其他數據匹配,可以追蹤到個人的日常行蹤軌跡、親屬關系、名下車輛等,若無有效監管將隱私全無。“刷臉”時代,目前尚缺乏針對性強的法律規范,百姓多有擔憂。我的“臉”誰做主?立法規范是第一要務。由于法規與管理的約束不足,相關開發和應用單位在信息保護、身份認證等技術上也明顯缺少安保主動性與責任感。收集和識別人臉信息必須有明確法律依據或經明確授權,人臉識別需在法律規范下,向善發展。(記者 李晗雪)
責任編輯:趙睿
相關閱讀
關鍵詞:
全國兩會
- “十四五”開局之年,習近平兩會上多次強調這三項任務2021-03-11
- 第一觀察 | 青年人,總書記在兩會上@了你2021-03-11
- 青春也有代言人——聆聽全國兩會的“青春聲音”2021-03-10
- 3月10日兩會日程2021-03-10
- 讀懂創新的五大關鍵詞——從全國兩會看科技自立自強2021-03-10
- 承辦去年兩會建議提案494件 水利部實現“三個一百”2021-03-10
- 求解鄉村振興五問——從全國兩會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2021-03-09
- 3月9日兩會日程2021-03-09
- 聚焦鄉村振興 聽聽全國兩會上這些福建聲音2021-03-09
- 第一觀察 | 從總書記“兩會團組時間”觀察中國發展三信號2021-03-09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全國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舉行 汪洋2021-03-1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