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錦城海關關員對出口越南的鱘魚進行檢疫。四川日報 胡小寧 攝
編者按
自2013年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8年多時間,世界上已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國家同中國就此達成合作共識。
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也是當今世界范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
全國兩會召開之際,福建日報、甘肅日報、新疆日報、南方日報、寧夏日報、西藏日報、四川日報、廣西日報、陜西日報、吉林日報、黑龍江日報、青海日報12家省級黨報開展聯動報道,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12個省份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抓機遇、促開放、建通道、搭平臺、提質效等方面的創新舉措和積極作為,以及累累碩果。
福建 海絲引領拓寬開放空間
□福建日報記者 何金 通訊員 陳鑫煒 黃瑜鵬
作為福建省民營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重要區域,近年來,僑鄉泉州市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將經濟優勢、歷史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新的發展機遇,積極拓展對外開放與合作新空間。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自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以來,泉州海關簽出一份份RCEP原產地證書;1月18日,泉州開出終點站為莫斯科的首趟中歐班列,并呈現常態化趨勢……作為中國重要的輕工業生產和出口基地,泉州目前已形成紡織服裝、鞋業等九大千億產業集群,其中鞋類、服裝、玩具等七大勞動密集型產業占出口總額的六成,這些民生產品,十分契合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需求。
目前,泉州港口年貨物吞吐量已突破億噸,其中,肖厝、斗尾、泉州灣、圍頭灣和深滬灣等五大港區是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港口,開通了近百條航線。在配套建設方面,泉州加快推動泉州綜合保稅區、晉江陸地港、泉州購跨境電商平臺等海絲經貿平臺建設,支持有條件、有實力的企業到海外設立工業園區,開展收購、兼并等活動。
此外,泉州發揮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和省級出口基地的作用,建設出口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用好外貿企業融資風險共擔資金池、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出口信保等政策,健全外貿風險預警體系;支持企業設立境外營銷網店,開展國際商標注冊和國際品牌并購,培育本土跨國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泉州與絲路沿線國家和區域,特別是東南亞地區,地緣相近、人緣相親,交流交往源遠流長,當地有很多泉籍華僑華人。近年來,坐擁寶貴的華僑資源,泉州利用僑商的信息優勢、渠道優勢以及橋梁優勢,推動與當地企業對接合作。
在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貿合作中,泉州的民營企業,扮演了先行者和先鋒隊的角色。近日,記者來到位于南安水頭鎮的英良集團石材創意工廠——“五號倉庫”。在這里,玫瑰石、珊瑚石、寒武石……來自土耳其、挪威、丹麥等40多個國家的近1000種石材進入倉庫后,被加工成各種創意工藝品。
與過去相比,英良集團如今的“一帶一路”色彩更濃厚。目前,該集團已在多個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采購石材,并設立相應銷售點;在土耳其、土庫曼斯坦、新加坡等國設立分公司,在迪拜設立辦事處。
目前,南安已有600多家石材企業踏上開拓絲路沿線市場的征程。面對“一帶一路”發展機遇,泉州積極推動國際產能合作,鼓勵支持南安泛家居聯盟整合廚衛、建材、石材、消防等行業,以“產業+聯盟+公司”的模式推動民企“走出去”。
泉州與絲路沿線區域的合作是雙贏的。2021年,泉州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進出口額1302.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2%。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累計來泉州投資設立企業近2000家。
責任編輯:黃小群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第一觀察|5次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總書記2022-03-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